弘扬“鞍钢宪法”精神 凝聚科技创新正能量
研究院党委
 
   五十八年前诞生的“鞍钢宪法”,其核心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当前,在鞍钢集团聚焦“六个加快推进”、开启振兴发展新征程的新形势下,在攀钢奋力谱写深化改革新篇章、全面夺取新攀钢建设新胜利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鞍钢宪法”精神,对研究院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协同创新、加快重大科研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力弘扬“鞍钢宪法”精神,汇聚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鞍钢宪法”中的“两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内涵就是倡导领导干部增强服务意识,职工群众增强参与管理意识。近年来,研究院围绕科技创新目标,坚持两手抓,激发了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员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热情,凝聚了奋发有为的正能量。
一是增强干部服务意识。研究院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促进作风转变。通过干部联系科技人员、联系重大科研项目、联系学科团队,面对面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心声,集思广益制定了研究院2018-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和科技创新项目指南。对“高炉渣提钛产业化”、“攀枝花红格矿钒铬分离”等重大科研项目,院班子成员和所属单位领导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为项目推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去年以来,院认真组织开展“践行共享理念,关爱一线员工”专项服务行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5件,修建院北门车道、落实成都基地人才公寓等事项,深受职工好评。
二是深化民主管理。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化院务公开,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管理,院科技改革方案、薪酬分配办法以及评奖评先等重要事项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同时进行公示,在民主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特别是去年上线运行“网络问企”平台,职工群众参加民主管理的渠道更加规范,全年收到职工建议意见621条,处理458条,院被攀钢评为“网络问企”活动先进单位。
二、大力弘扬“鞍钢宪法”精神,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鞍钢宪法”所倡导的“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其实质是尊重客观实际和企业发展规律,不断改革阻碍企业前进的陈规旧制,在改革创新中寻找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之路。研究院始终把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公司制、合同制、分享制和成果转化基金”配套改革,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
一是推进科研项目全成本预核算机制。建立了以项目为单元的全成本核算机制,推进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效率进一步提升。建成综合查询模块,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同步共享,提高了管理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建立了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深化科研合同制管理。攀钢科技投入和子(分)公司技术服务类科技投入,实行刚性预算制;子(分)公司工艺降本、产品增效类项目实行效益分享制。比如:“棒线材用钢高效低成本冶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低成本脱氧合金化技术和冶炼经济流程的开发,较2016年降低35.76元/吨,提升了棒线材产品竞争力,全年为攀钢钒创效1127万元,院分享效益236万元。
三是突出价值创造,建立科技成果评价和分享体系。以科技研发为研究院创造的收益评价经济价值;以为用户带来的收益评价技术价值;以科技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评价科学价值。对科研创效、技术创新、应用基础研究、知识产权成果,分别建立了差异化奖励体系。科研团队按照鞍钢集团内部收入、外部收入的3%~5%预提绩效奖励,年终进行全成本核算。
四是落实成果转化基金。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施细则》,启动百吨级纳米TiO2示范线建设、旋转脱硫喷枪产业化应用等3个项目,实行专项激励,促进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
三、大力弘扬“鞍钢宪法”精神,全面推进高效协同创新
“鞍钢宪法”倡导的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其本质就是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研究院加大开门搞科研的力度,以国际化视野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交流合作,将市场需求转化为研发成果、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在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了科技创新“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
一是围绕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以“开放、共赢”的价值观推进院内部各科研团队的合作。把是否有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作为重要标准,从科研课题的立项、实施、管理及奖励等环节入手,用制度强化各专业团队的协作,克服了过去以研究所、项目组为单位“画地为牢”、“各自为阵”的弊端,提高了院内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
二是围绕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生产力,以“开放、共赢”的价值观服务攀钢各子(分)公司。树立全局观念,主动服务攀钢生产经营大局,把各子(分)公司降本增效、开拓市场的难点作为院工作的重点,坚持产销研用有机结合,大力开展科技攻关,为各子(分)公司扭亏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围绕鞍钢集团区域公司科技研发错位发展的要求,以“开放、共赢”的价值观促进鞍攀两地科技资源优势互补。以重轨和汽车板产品开发技术为重点,积极推进鞍攀两地技术移植和转移,加强重大科技项目协同,实现了“一地研发、多点移植、技术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在鞍攀两地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以及协同研发的过程中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四是围绕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实验区的建立,以“开放、共赢”的价值观引领攀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坚持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谋划攀钢钒钛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通过国家钒钛资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了高层次协同创新。同时利用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轨道交通金属材料联合实验室、汽车金属材料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积极开展引智工作,打造了具有钒钛资源特色和优势的高效研发团队。
近三年,研究院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先后攻克了高炉渣提钛产业化、攀枝花红格矿钒铬分离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主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以及行业标准40余项,每年支撑科技创效15亿元以上,为攀钢扭亏为盈作出了积极贡献,被鞍钢集团、攀钢评为先进单位。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鞍钢宪法”精神,全面落实鞍钢集团“六个加快推进”决策部署,聚焦攀钢科技创新“三个着眼于”的新要求,深化改革,专注创新,在鞍钢振兴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