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导向”助推研究院科技创新创业
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鞍钢集团三大研究院之一,正处在新的改革发展历史阶段,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研究院党委深刻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国家战略、鞍钢集团以及攀钢安排部署,用“三个导向”助推研究院科技创新创业,取得显著成效,为鞍钢集团加快“六个推进”和新攀钢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战略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传统产品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以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发,经济发展环境“硬约束”进一步加强,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中央企业研究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责无旁贷勇挑科技创新创业重担。
鞍钢集团、攀钢两级公司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科研设计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鞍钢集团、攀钢先后出台《关于完善科研设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和《攀钢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推出了“三制一金”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系列举措。攀钢三届三次职代会明确了新攀钢建设战略目标,对研究院提出打造“三个研究院”的新要求,即围绕传统产业产品升级的现实版研究院、以全新材料创新和创业为主攻方向的升级版研究院以及“互联网+”的梦幻版研究院。作为企业核心研发机构,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创业步伐,为鞍钢集团和新攀钢建设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研究院自身发展要求。研究院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一个目标,推进五大工程”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坚持“打造钒钛研发国家队,创建一流特色研究院”的发展目标,实施“科研突破工程、科技创业工程、人才凝聚工程、共创共享工程、创先争优工程”,建设创新能力强、科技产出多、在钒钛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院。新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更需要研究院提升自身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建一流特色研究院的步伐。
二、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主要举措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研究院根据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战略部署,鞍钢集团、攀钢创新驱动战略以及自身发展目标,按照公司经营科技的要求,正视自身在思想观念、创新活力、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坚持以“市场、问题、文化”为导向,强化思想引导和引领,对院科技创新创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研究院科技创新创业的思想动能
一是深化对经营科技理念的宣讲。研究院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鞍钢集团经营科技的理念基础上,通过领导干部宣讲、编发形势任务教育资料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研究院作为国家转制院所和公司制运行的科技型企业,必须突出研究院的市场主体地位,树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思想。
二是深化对市场观念的认知。研究院通过专家辅导、大讨论、专题专栏等方式,使干部职工对市场规律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牢固树立市场观念,聚焦市场需求谋划各子分公司科研主攻方向和重点项目,发挥了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引导作用。
三是深化对科研效能评价的认识。研究院通过院领导到联系点宣讲、干部大会、职工对话会等方式,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研究院要加快发展,必须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用市场化的标准和科技成果创造的效益来检验研究院的工作业绩,提升了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
(二)以问题为导向,激发研究院科技创新创业的活力
突出价值创造导向,聚焦提升创新创业活力的瓶颈问题,深化“三制一金”配套机制改革,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创新活力。
一是完善公司制运作模式。建立“微型化”市场主体,全面推行(模拟)市场化运行,把责任、指标、考核分解落实到项目团队,经营能力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以纳米二氧化钛项目为试点,实行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事业部的产、供、研、销以及安全环保等相关工作,减少了管控层级。
二是探索合同制管控新机制。创新“项目全成本预算制合同+效益分享制合同”的科技项目投入机制,以高炉渣提钛项目为试点,积极探索实施项目跟投机制,签订投资项目联合跟投管理协议,实现了企业和项目团队的收益共享、效益共担。
三是创新效益分享制运作机制。加强与服务对象沟通,达成科技先期投入共识,全面实现效益分享预支付机制。探索项目分享长效机制,以《酸浸提钒尾渣深度浸出工艺研究》项目为试点,将分享期从1年延长到3年。
四是完善价值创造激励体系。以科技研发为研究院创造的收益,评价经济价值;以为用户带来的收益,评价技术价值;以科技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评价科学价值;以拓展产品市场、提升企业形象,评价社会价值;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发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知名品牌,来评价文化价值。对科研创效、技术创新、应用基础研究、知识产权成果,建立了差异化奖励体系。
五是高效使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依托成果转化基金,构建了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体系,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施细则》,成立重点产业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障,设置专项奖励,确定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基金投入1350万元,成果转化基金项目运行良好,其中《旋转脱硫喷枪产业化应用》项目,每年降低成本4000万元以上。
三、以文化为导向,裂变为研究院科技创新创业的强大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姚林董事长在鞍钢集团上半年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会上指出:人人学会开放,人人参与开放。研究院以“开放、共赢”为重点,不断拓展和丰富“学习、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为高品质的“鞍钢”添彩。
一是树立“开放、共赢”价值观。围绕攀钢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开放、共赢”的价值观和跨领域、跨单位组建项目团队的举措,形成了院内科技资源高效协同的机制,提升了科技创新效率。围绕攀钢当期经营的痛点和难点,以“开放、共赢”的价值观和院厂协同攻关的举措,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益。围绕鞍钢集团区域公司科技研发错位发展的要求,以“开放、共赢”的价值观和协同研发过程中文化有机融合的举措,促进了鞍攀两地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围绕国家攀西战略资源高效、绿色开发,以“开放、共赢”的价值观和国际视野、开放创新的举措,构建了汇聚国内外钒钛领域优势资源的高效研发团队。
二是注入“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新元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业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成为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研究院在舆论导向上,不仅为取得重大成果的成功者喝彩、嘉奖,同时也为经受挫折考验的奋斗者加油、鼓劲。在制度设计上,把“宽容失败”的理念体现在激励机制中,对承担前瞻性、基础性项目的科技人员在职级晋升、奖励、技术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科研管理中,既牢牢抓住事关集团公司降本增效的关键项目,又始终不忘以科技创新引领攀西资源开发的历史使命,引导科技人员在科研攻关的失败与成功中奋力前行。
三是明确“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新要求。研究院紧扣攀西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需求,遵循市场化、国际化规则,多渠道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聘请首席科学家、客座教授、知名专家,构建科技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多通道,人才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根据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及其产业链延伸的技术需求及发展,突出钒钛特色,组建30个学科团队,出台学科团队建设指导意见等,明确学科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为科技人员搭建了“快乐工作”的科研平台,激发了科研团队的正能量。深入开展“践行共享理念,关爱一线职工”专项活动和“网络问企”活动,通过改善科研工作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了研究院职工的凝聚力。
三、主要成效
通过以上措施,研究院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直面困难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胆气、争当第一的豪气,科研生产、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一是市场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公司制运作和项目的全成本核算,发挥了市场对研发方向和科研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干部职工的市场意识、成本意识、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以科研项目为单元的精细预算、科学核算、规范结算,科技投入更加精准,投入与产出更加匹配,资金运作更加高效,创新创效更加显著,为完成全年绩效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科研改革取得新成绩。在深化“三制一金”科研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聚焦“加强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快创业研发转化产业化效率”,形成了攀枝花“现实版”研究院下属研发机构改革调整方案;围绕“育成投入、创业效率和利益分享”等10个方面,形成了《成都材料院建设与运营的建议方案》,全面启动成都“升级版”材料院股份制改革工作;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技术,启动了钒钛院北京分院建设工作;按照构建“一个中心、两个支点、三支队伍”的汽车钢一体化研发服务体系要求,形成了《鞍钢集团汽车钢研发服务协同平台建设方案》;围绕“做优科研条件保障,做大做强科技产业”,推行科研保障及成果转化中心机构改革,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得到鼓励、创新思想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实现了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是创新创业取得新突破。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成功开展高铬型钒钛磁铁矿7万吨级冶金分离与600吨级钒铬分离工业试验,形成“高炉冶炼—钒铬分离”工艺路线,为攀枝花红格矿的规模化综合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聚焦行业需求,攻克高炉渣提钛低温氯化粘结失流等关键瓶颈技术,建成10万吨/a产业化示范工程,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聚焦攀钢当前和长远发展,完成PG5钢轨在朔黄铁路的铺路试验,开发钙化提钒尾渣深度浸出新技术,持续优化钛白生产工艺,钒、钛的回收率进一步提升。聚焦科技创业重点项目,百吨级纳米TiO2示范线主体投入使用,纳米钛生产管控、市场开拓、工艺优化等取得实质性进展;钛精密铸造件产品完成AS9100D质量体系认证,升级异型薄壁复杂精铸工艺,完成多种型号钛铸航空产品的研制交付;5吨级钛精密铸造扩能改造稳步推进,钛精密铸件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目前,《航空用成套钛合金复杂精密结构件》、《3D打印用球形钛合金粉》2个项目成功获得2018年省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旋转喷镁铁水脱硫工艺技术与关键装备开发及应用”等7个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攀西试验区第四批2个项目申报成功,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正在积极申报,可望为新攀钢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与平台支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