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记院标兵、《钢铁钒钛》责任编辑杨冬梅
2019/8/6
  
  
   “《钢铁钒钛》继续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8版),并且在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的排名大幅上升,由第7版的第12位跃升至第8版的第7位,实现了历史的突破”,这是国内除SCI、EI之外现行中文期刊三大评价体系中的重头戏,得知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尤其是经历过2000年的出局和重新回归,排名从23、14、12、7……这一路走来,让从事《钢铁钒钛》期刊责任编辑工作已26年的杨冬梅,心如浪潮翻腾,久久不能平静。
《钢铁钒钛》最早由原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于1980年创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钢铁冶金专业的杨冬梅,自1993年开始加入《钢铁钒钛》编辑团队,从事编辑工作。
作为责任编辑,用“踏实敬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来评价她的工作态度,一点都不为过。她每年审查、编辑加工稿件上百篇,修改插图近1000张,校对文稿500万字以上。为了提高公司科技人员写作水平,她长期坚持举办论文写作讲座;为了宣传期刊、组织稿源,她想方设法带着沉重的《钢铁钒钛》展板及样刊等资料,穿梭于各个会场,积极主动与各类专家学者交流,努力推进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逐年稳步提升。
杨冬梅并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工作之余,她坚持参加每年一度的责任编辑再教育,还完成了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学业,积极准备并成功获评编审,这是在她之前公司在编辑行业里唯一的一个教授级高级职称。
“一定要紧跟时代需求和发展”,这是杨冬梅的口头禅,她也一直是这样付诸于行动的。
为了扩大期刊影响力,克服中文语种弊端,她积极组织作者,对部分优秀内容开展了中、英文双语出版工作,《钢铁钒钛》是获批实施双语出版的首批40家中文期刊之一,正式入选国家重点打造的“中文精品科技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项目,这对进一步提高期刊影响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大力推进《钢铁钒钛》期刊数字化转型,她牵头成立项目组,从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及功能完善、期刊网络首发、交互出版等方面开展工作。作为导师,她带领编辑新人,利用SAYS技术打造现代纸书,通过在期刊每篇文章上增设二维码,后台加载包括语音、视频、图片、数据等增强出版内容,实现了纸质期刊的增值服务,增强了期刊与读者的互动,《钢铁钒钛》期刊2018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举办的“首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案例奖,并作为样刊先后亮相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2018武汉期刊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对宣传《钢铁钒钛》期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钢铁钒钛》期刊实现网络首发后,大大缩短了出版时滞;建成的“钢铁钒钛”和“钒钛之窗”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期刊内容的掌上阅读,并实现了与期刊网站的互连互通,平台除具备对期刊的宣传功能外,还对钒钛行业重要的行业资讯、政策资讯、企业动态、主要产品价格行情进行了梳理发布,大大拓展了期刊的外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文献代查、科技查新、报告定制、化检验预约等特色服务项目,有效地拓展了编辑部的服务范围,科研“一站式”服务雏形显现。
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钢铁钒钛》期刊荣获并长期保持了冶金工业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奖、优秀冶金期刊等荣誉,并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成为钒钛行业知名期刊。在2018年10月最新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8版)中,《钢铁钒钛》以为数不多的企业办期刊身份,超越了《炼钢》《炼铁》《湿法冶金》等国内知名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排名较前版大幅提升了5位。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历经了几代编辑人的努力才换来的”,每当回想起与郭新春、余文华、雷念慈等老一辈责任编辑共同历经的岁月,杨冬梅忍不住眼泛泪光,“我们把《钢铁钒钛》期刊当作自己的孩子,只愿她能够茁壮成长,前程光明”。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长达26年的责任编辑工作中,杨冬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致力于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同时,她连续多年荣获了“四川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工作者”称号,获评攀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院“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再次获得院标兵表彰……。
“《钢铁钒钛》期刊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力争成为EI收录源期刊’,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目标”,杨冬梅说,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是有句歌词唱得好“梦想就在前方,再大的风浪冒险也要启舤”。在她的带动下,张继东、邓淑惠等新一代编辑人已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行。(龙凤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