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研究院),又名“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简称钒钛院)”,其前身是1964年国家经委批准在辽宁鞍山建立的鞍山钢铁研究院,同年10月内迁四川西昌,更名冶金工业部西南钢铁研究院;1972年迁建攀枝花,更名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1983年与攀钢集团组成生产科研联合体;2000年,作为国家242家科研院所之一,转制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2007年,注册成立研究院;鞍攀重组后,2013年成立钒钛院,与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21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钒钛院、研究院实现一体化运行,是实施公司制市场化的科技型企业。
查看更多
  • 研究院创建于

    1964

  • 总资产

    11.08亿元

  • 仪器设备

    4000余台(套)

  • 科技进步奖

    455

  • 有效发明专利

    2500余项

查看更多

2024年10月17日

研究院举行建院六十周年庆祝大会。

2022年1月26日

院成功组建攀西地区首家、鞍钢集团首个混合所有制科技型企业-四川金雅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雅汇)。

2020年10月20日

成立四川攀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攀研检测)。

2022年10月20日

材料院成功引入攀钢外部战略投资者。

2017年6月14日

成立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材料院)。

2017年12月22日

研究院首个国家级工程研究及成果转化平台-高速重载钢轨研发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命名批复。

2014年10月17日

研究院举行建院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2013年7月19日

成立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简称钒钛院),钒钛院与研究院开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体化运行。

2011年11月25日

钒钛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颁授标牌,在院运行管理。2012年12月26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2018年6月8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良好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7月12日

院开始首次组织运维由攀钢联合17家单位在北京正式组建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10月30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列入国家试点联盟。

2010年8月2日

院负责的“100米长尺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工艺及装备集成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集成技术独步全球,支撑攀钢成为我国唯一拥有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技术的企业。

2007年12月26日

研究院变更注册地,在成都高新西区成立。

2004年10月

院负责的“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首次获得冶金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5年11月20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研制的钒氮合金产品,打破美国独家垄断全球市场格局。

2002年1月31日

成立成都分院。

2000年7月

研究院作为全国242个转制科研院所之一,完成转制工商登记,改名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

成立攀枝花市攀研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四川攀研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攀研技术)。

1986年11月

冶金工业部明确将研究院完全划归攀钢管理。

1983年7月14日

研究院与攀钢成立生产—科研联合体。

1982年1月2日

冶金工业部决定将研究院划归攀钢领导。

1979年12月

我国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世界级技术难题,使“呆矿”变成国家战略资源,研究院参与了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工作,《高钛型磁铁矿的高炉冶炼新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1972年12月11日

冶金工业部西南钢铁研究院改名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

1971年8月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院址从西昌小庙迁建到渡口(现攀枝花)。

1964年10月17日

冶金工业部鞍山钢铁研究院由辽宁鞍山南迁四川西昌,改名为冶金工业部西南钢铁研究院。

1964年1月10日

攀钢研究院成立,初期为“冶金工业部鞍山钢铁研究院”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