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作交流 国内 详细

合作交流

国内

庆祝建院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院士专家大讲堂-钢铁材料领域

发布时间:2024.10.17
从鞍山,到西昌,再到攀枝花,六十年筚路蓝缕,院将激情和岁月书写在这片攀西沃土上。为进一步营造开放、协同、创新、活跃的学术氛围,传承60年的科技创新基因,院在60周年院庆期间举办系列学术活动——院士专家大讲堂。
10月16日下午,首场院士专家大讲堂钢铁材料领域学术交流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三会议室拉开序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压力加工专家、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原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雍岐龙、东北大学教授易红亮受邀来院开展学术交流,院二级专家韩振宇同台展示攀钢钢轨研发工作。攀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谢琪春为院士专家大讲堂致辞并主持会议,来自院和攀钢各子分公司100名科技人员参加大讲堂。院士专家大讲堂在成都材料院设分会场。
毛新平院士作《面向碳中和——再生钢铁原料的高质化利用》的学术报告,报告分析了钢铁工业在国家实现碳中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明确了以再生钢铁原料制备高性能材料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必然选择。重点介绍了实现钢铁制造过程碳减排的主要应对策略、我国再生钢铁原料供给与需求的发展趋势、再生钢铁原料中残余元素种类及其对材料组织性能作用关系复杂性,以及调控残余元素赋存状态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技术。
雍岐龙教授作《铌在中高碳钢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全面阐述了铌在机械制造用钢中研究现状、碳含量对碳铌固溶度积影响、铌在晶体缺陷中的偏聚作用、铌提高钢的淬透性与共析碳含量、铌对阻止高温晶粒长大与细化珠光体团影响等内容,系统分析总结了铌对中高碳钢的强度、韧性、加工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易红亮教授作了题为《热冲压门环2000MPa激光拼焊技术》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应用于实际车型的2000MPa激光拼焊门技术,该技术集成了创新的焊丝及焊缝强韧化冶金技术、精密的焊缝熔池缺陷控制技术、独特的门环焊缝间隙分配技术和先进的动态变间隙焊接工艺技术,确保了焊缝在2000MPa下的高强度与高韧性,同时实现了对焊缝缺陷的精准控制,助力构建了一个集安全、低碳、一体化制造于一体的全新轻量化技术体系。
韩振宇二级专家作《中国钢轨发展历程与攀钢钢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世界钢轨从木质轨道到现代钢轨的演变过程、中国钢轨的百年发展历程、攀钢拳头产品钢轨自主研发的艰辛历程、攀钢钢轨研发战略理念以及产品类型等内容。
四篇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创新性强,不仅提高了科研人员的视野和学术水平,还为面对“双碳”政策的新钢铁材料开发提供了思路。会议现场,毛新平院士还热情耐心地解答了攀钢科技工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对攀钢未来再生钢铁原料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建议。(院学术委员会)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