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详细

新闻中心

破解行业难题 筑牢技术堡垒—院推进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产线达产达效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25.07.11

攀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产线,熔炉内烈焰熊熊,见证着攀钢科技团队为中国钛白工业史增光添彩的科技之战。如今,这条提前一个月实现达效攻关目标的产线,产品一级品率稳定在100%,每一粒高端钛白粉都闪耀着价值。这正是对“把核心技术攥在手中”承诺最热烈的回应。

 

在参与攻关的攀钢科技铁军中,成都材料院钛基功能材料攻关队堪称“破障先锋队”。自2024年入驻产线以来,他们直面氯化法钛白后处理盐酸体系工艺的行业难题,创新性构建起“理论建模—中试验证—产线应用”三位一体的攻关体系。历经上百次配方调试和350小时连续工况测试,最终突破了技术封锁,研发出盐酸体系后处理成套工艺、副产盐酸包膜技术和高品质氯化法钛白专用产品工艺等多项核心专利,为攀钢高端钛白产业筑起坚固的技术堡垒。

这些核心技术直接成为提升钛白粉质量的“金钥匙”。其中,盐酸体系后处理成套工艺适配于攀钢大型氯化钛白产线,通过精准调控粉体表面的微观结构,大幅提升钛白颗粒分散性,确保成品具有优异的色相和遮盖力;副产盐酸包膜技术聚焦企业内部降本增效,通过将副产盐酸回用及优化处理的方式,实现变废为宝,大幅降低产线废副产品处理成本,助力产线成本控制和快速达效;高品质氯化法钛白专用产品工艺针对市场细分领域专用产品定向开发,通过无机和有机等关键工序核心工艺设计,大幅提升产品在专用领域的相容性,使其具有高分散性、耐候性、抗冲击性等突出特性,显著提升氯化法钛白产品附加值。经权威机构检测,采用这些技术生产的钛白粉,在白度、消色力、分散性等核心质量指标上已跃居行业前列。

 

亮眼成绩背后,是一支平均年龄仅35岁的“博士军团”,9人攻坚小队中有8名博士。团队负责人胡一杰以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作对比:“古人需保荔枝三日鲜,我们要让钛白粉在全流程中始终保持‘出生鲜度’。”这种将高端技术通俗化的表达,恰是他们破解“保鲜”难题的生动写照。

攻关历程中,他们与各兄弟单位紧密协作,共同构筑起产线攻关协同创新的坚固阵地。面对产线后处理的工艺难题,他们开启“7×24小时驻厂+双城实验室联动”的全时全效作战模式,在攀枝花产线与成都实验室之间搭建起了科技攻关“桥梁”。

2024年,在首战高端塑料钛白产品CR-340生产攻坚中,陶瓷膜堵塞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团队迅速启动“现场侦察+实验室解码”的协同机制:驻厂成员化身“侦察兵”,24小时全程跟踪,第一时间取样分析;成都实验室的博士们则化身“刑侦专家”,使用SEM、XRD等设备分析寻找堵塞物的“蛛丝马迹”。经过数十小时连续攻关,他们终于揭开了陶瓷膜堵塞成因,并迅速开发出相关新技术,彻底解决了停机难题。

 

在保障钛白产品白度合格率的关键战役中,团队通过对成品中杂质元素溯源及对性能的影响研究,找到了钛白产品白度不达标的原因。通过现场指导工艺改进和流程管控,成功使钛白成品的白度恢复到合格水平。

如今,攻关团队的成果已化作产业升级的基石:优化形成的盐酸体系全流程工艺,不仅量产了CR-350涂料用钛白、CR-340塑料用钛白等高端产品,更突破性开发出氯化副产盐酸回用技术,有望实现氯化法钛白全流程氯平衡,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创新之路。在硅铝包膜技术上,CR-360通用涂料型、CR-380高耐候专用产品已完成中试,其耐候性指标比肩国际品牌,正叩响高档涂料市场的大门。

 

从熔盐氯化炉的烈焰奔腾到后处理产线的精密调控,这支青年博士团队以“科技尖兵”的姿态,在6万吨熔盐氯化产线书写下创新驱动的攀钢故事。当产线以满负荷状态产出高品质钛白粉时,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组组攀升的数据,更是中国材料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坚实步伐。正如熔炉里跃动的不灭火焰,攀钢科技团队创新征程仍在继续,照亮着“制造更优材料,创造更美生活”的前行之路。先进功能材料所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